上海迪士尼再出機械故障。1月11日,上海迪士尼樂園“翱翔·飛越地平線”項目被曝發生故障,部分游客被吊在空中約半個小時。據了解,受牽連游客已獲得每人一張該項目的“出入通行證”作為補償,但截至目前,上海迪士尼樂園尚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經營游樂設備的都想多盈利,從而走入一個誤區:認為做好宣傳和管理,設備種類多就能使盈利很大化,其實都忽略了一點的,那就是游樂設備做好日常維護就等于盈利。
這里并不是說宣傳和管理、設備多樣化這些不重要了,而是必須建立在做好游樂場設備日常維護的基礎上。做好日常維護首先可保持設備的干凈和整潔,可吸引更多的游客乘坐,我相信沒人愿意乘坐又臟又破的游樂設備游玩;二是可使設備處于正常穩定的運轉,可降低設備老化程度和故障率。降低設備老化程度可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這點毋庸置疑;而降低故障率更是和盈利密不可分。試想一下,當游客排隊等待入場游玩時,設備因故障而不能運行,那么何談盈利呢?
如果您不知道怎么做好維護的話可以閱讀前一段我寫的《你必須知道的兒童游樂設備日常維護》這篇文章。雖然日常維護會增加游樂設備設備運營的開支,但是這些開支在運營成本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來源:鄭州兒童游樂設備有限公司 www.hnertong.cn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隨著全民休閑時代的到來,游樂園也相繼進入中國市場。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游樂園數量已占全世界游樂園數量總和的10%,我國游樂設備設施的產量已占世界總產量的40%左右。這表明,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我國已進入游樂、娛樂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期,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變得愈加旺盛。這原本是一件的事情,然而近幾年曝光的河南游樂園太空飛碟事故,深圳華僑城娛樂場事故,上海歡樂谷過山車事故,以及這次上海迪士尼出現的機械故障都在警示我們如果對問題不加以重視,一旦游樂設施發生事故,瞬間就會讓游樂園變成“失樂園”。筆者認為發生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游樂設施作為特種設備,不管是生產,還是銷售,或者是安裝使用,都必須經過層層檢查。而在現實中,一些缺乏道德良知的企業為了在游樂場行業中分到一杯羹,生產、銷售了不少質量不過關、質量水平較低的游樂設施,使娛樂場存在的隱患。
其次,游樂場工作人員的意識比較薄弱,只關心收錢,對重視程度不夠。即便是面對孩子,提醒、規范作業提示也不到位,有的只是張貼一個可能有不少游客都不關注的提示牌了之,甚至省去了對游客是否適合玩耍游樂設施的審查環節,只要游客交錢,不管符不符合條件都允許上去玩耍。特別是在節假日游客高峰期,游樂場為了多賺錢,趕速度、超負荷使用等違規作業現象更加明顯。
再者,游樂場直接關系到游客性命,但是一些職能部門的監管力度卻很薄弱。往往只是年檢了事,或者出了事之后,就打“運動戰”,很難及時發現問題。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要避免節假日淪為游樂場事故盤點日,就必須加強對游樂場的監管。
首先,監管部門要嚴格執行《特種設備監察條例》,做好對游樂園各類游樂設施的監管工作。發現設施存在隱患,要堅決叫停整改,決不能讓任何隱患鉆空子,危及游客的生命。
其次,游樂場要做到每個環節都有專管之人、每個人都有專管之責。強化硬件設施的維護,既要嚴格執行規程,更要注重定期檢測保養,特別是對存在的隱患應該防微杜漸整改到位,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不留下任何盲點空白。
當然,作為游客也需要遵守游玩規章制度。一方面要提高游玩意識,科學文明地使用游樂設施,并掌握在緊急情況下的逃生常識;另一方面也要做個有心人,發現疏漏及時反映問題,并督促職能部門整改到位。
很后,對于游樂設施的監管,還需要發動媒體和公眾來一同參與監督,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才能為民眾營造出的游樂環境。
游樂設施運營事關乘客,事關社會的和諧與安定。游樂設施運營關鍵是經營者規范管理,和游樂園定期檢查督促,真正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才能降低游樂設施的風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