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至10日兩天,記者走訪了城區多個大型商場的室內游樂設備場。游樂設備場配置有充氣城堡、蹦蹦床、滑滑梯等設施,正值周末,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里面玩耍。大部分游樂場都是交了錢即可進入,工作人員只是簡單詢問是否帶尿不濕。
10日上午10時,記者在前進路一家大型商場看到,游樂設備場里面有幾個家長帶著孩子玩,小朋友們爬上爬下,玩得不亦樂乎。“天氣冷,在室外玩怕孩子凍著,遇上霧霾天,更不敢出去玩了。在這里孩子跑跑跳跳,比在家看動畫片、玩手機強。”市民小李說,她每周都會帶孩子到這里玩兩三次。記者采訪的時候,一個家長正在給孩子吃東西,孩子吃完東西手還沒有擦干凈,又繼續去玩了。她說:“里面究竟衛生不衛生,消毒工作有沒有在做,這個我們哪里知道,全憑商家一句話。”
“夏天的時候,很多陪同的家長都光腳進出。商場里本來空氣流通狀況就不太好,這么多人擠在一塊兒衛生更別提了。”市民小波告訴記者,“我帶孩子來過很多次,從來沒有見他們給孩子測過體溫,我覺得很起碼得詢問一下孩子很近是否有感冒或發燒的情況,不然在這種密閉空間里,人又這么密集,一些傳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等很容易傳播。”
“每次孩子從游樂設備場玩過之后,衣服上都會有異味,還有一些臟東西粘在衣服上面。”小李的孩子正在玩滑滑梯,她指著孩子的衣服說道,“剛才那個小孩就在那里尿了,工作人員只是用抹布擦了一下,眼看著孩子過去踩了一腳,真的很無奈。”
入場衛生要求形同虛設
在城區部分兒童游樂場的入口貼有一張入場要求:嚴禁攜帶飲料、食品進入,穿開襠褲的孩子要穿紙尿褲,而陪同的家長必須穿上襪子。但是,該告示幾乎形同虛設,在游樂場內經常會看到,孩子一邊玩,家長一邊喂著零食,而工作人員也多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請家長穿一次性鞋套進出。”城區東風大街中段某室內游樂場內墻壁上張貼著這樣的告示,可是在現場記者看到,有的家長進去后,感覺穿著比較麻煩,就將鞋套裝到口袋里面,管理人員也只是說說而已。
孩子去過游樂設備場后,有的衣服臟了、有的也會有異味,許多家長早有察覺。大多數可能會減少孩子去游樂設備場所的次數,但也有家長并不以為然,覺得“孩子到哪里玩都會弄臟”。
“家里給兒子買了很多玩具,可他就是喜歡來游樂場玩。”家長小娟稱,游樂場有很多同齡小伙伴,這可能就是兒子鐘情游樂場所的原因。雖然她也擔心游樂場的衛生狀況,但終究還是拗不過兒子。只能每次去游樂場玩耍后,回家排名靠前時間就給兒子換衣服洗澡。走訪中,有很多家長也跟小娟一樣,回家后就從里到外給孩子進行換洗。但對于進入游樂場所人員的健康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孩子,這些家長心里也沒底。
“游樂設備場所的衛生問題,不能僅僅通過家長來防范解決。孩子進入游樂場都要交費用,游樂設備場的價格大多是15到50元不等,衛生問題的防范責任應該在于經營方。”家長王力這樣認為。
“目前一些發達我國在這方面的監管制度比較完善,建議相關部門可借鑒經驗,盡快在標準、清潔衛生等方面出臺強制性措施。”